发布时间:2019-12-08
文章来源:中国儿童防走失平台
责任编辑:郑杰
文章分类:
社会
文章标签:
守护者、
防走失、
安全、
儿童、
宝贝、
防拐
走失儿童,在我国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。我国的走失儿童、儿童走失现象之广泛,影响之深远,不仅让国人胆战心惊,更引起了一些外国媒体人的注意。十年前,久居中国的美国导演葛亚雷就已关注到这个问题。
他发现中国街头的乞丐中有许多都是幼小的孩子,而这些带孩子乞讨的人,往往并非孩子的生身父母,那些孩子有许多都是从别处拐卖而来的。
他联合几个好友,开启了对中国走失儿童的调查,而这个历时两年的调查结果,也形成了这部独立纪录片——《躯壳》。
葛亚雷在纪录片中援引了美国国务院的数据——中国每年走失儿童的数量在2万左右。也有独立调查机构统计,这个数字接近7万。
这些数据或许是不准确的,因为缺少我国政府发布的权威报告,但葛亚雷认为,和美国每年丢失100-200个孩子的情况相比,中国走失儿童的现状显得更加令人忧心。
为了让冰冷的数据呈现出人的温度,葛亚雷联系上了太原的一家人,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,男主人刘利勤是一名装修工人,和妻子育有一双儿女,供养着双方老人。
但几年前小儿子刘静军的丢失,让这个家庭于一夜之间陷入了崩塌与绝望。
孩子消失头几天,一家人分不清白天黑夜。
他们报了案,又对周边开展地毯式搜索。上网发帖,实地发传单、贴海报,甚至只要一在新闻里看到抓获人贩子的消息,就不远千里赶去探寻,看看是否有儿子的线索。
可几年下来,孩子依然毫无音讯。
如今,这个丢失了孩子的父亲脸上,只剩下麻木和空洞,对孩子的思念折磨得他发狂,对孩子的愧疚也无时无刻不在摧毁他的心。
在采访中,葛亚雷也碰上过被摧残得更加彻底的家庭——老人在知晓孩子丢失后,当即昏死过去,不幸病逝;孩子舅舅骑摩托车出去找孩子,在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……
有买方的需求,就有丰厚的利润;有丰厚的利润,就有源源不断的人铤而走险。
唯一值得宽慰的是,自8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儿童拐卖现象,终于在90年代,随着有关走失儿童犯罪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明细(如提高对走失儿童犯罪的量刑)、公安部开始组织“打拐”专项行动而有所回落。
《躯壳》将镜头对准的是始终未曾找到孩子的家庭,记录了他们的崩溃与绝望,而央视摄制的另一部纪录片《丢失在时间里的孩子》,则告诉人们失踪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寻回,前提是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努力。
《丢失在时间里的孩子》中记录了这样一件走失儿童在被成功找回的事件。
曾是寻子大军一员的彭高峰,在儿子乐乐失踪三年以后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,对方告诉自己,在江苏老家看到一个孩子,很像寻子网帖中的乐乐。
正是对方提供的这条线索,直接导致了警方顺利锁定走失儿童的位置,并将走失儿童成功解救。
但举报和留意这种事情,说起来简单、做起来太难,尤其在邻里联结紧密的我国农村,很多人就算知道有人买了孩子,也会选择缄口不言。社会大众的留意、提供线索对于成功找回走失儿童至关重要。我们如何才能整合这种力量,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寻找走失儿童方面的作用呢?
2017年9月,由中国儿童防走失平台全力打造出的守护者APP正式上线。
守护者APP通过儿童防丢服务、儿童走失预警、人脸识别技术对比走失儿童,打造出一套全民守护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。
截止本月,守护者APP共发布0~16岁的少年儿童紧急失踪预警343次,由守护者APP协助家长寻回走失少年儿童208名,由中国儿童防走失平台志愿者守护者APP线下成功救助走失少年儿童180名,预警搜救消息已累计覆盖近3亿多人次,全国各地区的志愿者参加少年儿童走失搜救行动已超过200次以上。
守护者APP系统地整合了社会大众的力量,让每个人都成为寻找走失儿童的眼睛,大大提高了走失儿童被找回的概率。打拐、寻找走失儿童是一场艰苦的战役,中国儿童防走失平台会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着。
上一篇:移动互联网时代,催生了守护者APP这类新的公益寻亲方式
下一篇: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做寻人平台,为什么只有守护者APP能够提供完善的寻人方式